幻灯四
幻灯三
幻灯二
幻灯一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>主页 > 服务搜索 > 征集调查 >
志愿军司令首选粟裕,本已选好三野猛将辅佐,

抗美援朝决策形成之际,志愿军司令员由谁担任,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。我军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洗礼,涌现出一大批能征惯战的优秀将军,但谁能当这个司令,却一度让中央颇费思量。从最初的粟裕,到最终的彭德怀,中间其实有不少事情。

一、东北边防军司令员谁来当?中央点名粟裕

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,本来是大后方的东北,战争氛围骤然浓烈起来。

毕竟半岛局势并非南北两家说了算,美苏双方都具备随时介入的能力。中央根据未来形势的变化,做出了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决策,以应对随时可能扩大化的战争,保卫我东北沿边之战略安全。

东北边防军的主力,由壮大于黑土地的原四野主力部队组成。

由于东北边防军未来担负的是一个战略方向的军事任务,地位作用与解放战争中的四大野战军相似,中央决定挑选一位资历和能力都比较高的将领挂帅。时任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向中央提名,由粟裕同志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。

这个提名可以说符合了当时军内大多数将帅的认知。粟裕在华东野战军、第三野战军实际发挥的是司令员的作用,其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在解放战争中已得到普遍认可。但由于政治资历、野战军组建渊源等多重原因,粟裕同志始终没有走到像彭林罗徐邓几位一样的地位,华东方面陈饶两位领导,始终比粟裕要高一些。当然,这都是正常的政治局面,粟裕大将本人对这种情况也是高度认同的,他与陈毅无论公事还是私交,也都无可指摘。

现在新的战略方面军要组建,粟裕借此机会走上更高的平台,成为独当一面的“元帅”,可谓允合人望、名至实归、人人钦服。

志愿军司令首选粟裕,本已选好三野猛将辅佐,为何后来改为彭总

 

然而粟裕此时却杂病缠身,正在青岛治病疗养。长期高强度的军事指挥生涯,以及红军时期留下的战伤,令粟裕病痛交加、难以正常工作。早在淮海战役时,他就曾因为连续紧张地指挥作战,几天几夜没睡觉,引发了美尼尔氏综合症的大发作,一度头晕头痛的难以支持,不得不由参谋长代为指挥战役。

建国后他的肠胃病、高血压也越来越严重,已经无法坚持正常工作。他向中央去电,感谢毛主席对他的信任,同时客观地反映了病情,请中央另选合适人选。

中央仍然坚持请粟裕出山,并让他先放心疗养一段时间看看情况。

二、总参提名志愿军司令员:6个人中粟裕居首

为了让粟裕放心去当司令员,中央还特意作出了一番安排。

东北边防军由38、39、40、42军等原四野主力部队组成,粟裕与这些野战军的主官均不熟悉,贸然由他出任司令员,光是互相熟悉指挥、作战特点,理顺关系、熟悉情况,都要一段时间。毛主席特意点名由萧劲光和萧华担任副司令员和副政委。

为什么选二萧作为粟裕的搭档呢?一则,二萧均是四野兵团司令、政委级的人物,与四野各军主官关系比较顺畅;二则,二萧与粟裕都很有渊源,红军时期就曾共事战斗,特别是萧劲光与粟裕关系尤为密切。选这样两个猛将帮助粟裕,对哪个方面来说都能接受。

与此同时,中央还接受粟裕建议,增调原三野九兵团北上加入东北边防军。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多年在粟裕麾下作战,当年在华野十纵当司令员时,曾赢得过“排炮不动、必是十纵”的美名,粟裕用起他来得心应手。

志愿军司令首选粟裕,本已选好三野猛将辅佐,为何后来改为彭总

 

二萧加上一个宋时轮,这个猛将组合,再加一个兵团,可以说给足了粟裕面子。然而粟裕疗养了一段时间后,仍感身体无法恢复,头痛发作时天眩地转无法忍受,以这样的状态去指挥作战,无法胜任。粟裕到底得了什么病这么难治?当时医生们都拿不出答案,检查后发现颅腔中有不明金属物。后来直到粟裕大将去世,遗体火化才发现他的颅脑中有几块弹片。回忆粟裕早年的经历,原来1930年2月参加富田战斗时被炮弹破片炸伤,留下了终生的病痛,只要精神高度紧张、身体疲累时,总会引发头痛。

志愿军司令首选粟裕,本已选好三野猛将辅佐,为何后来改为彭总

粟裕大将遗体火化后发现的弹片

在等待粟裕恢复的同时,半岛局面越发不明朗了,美军参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,中央不断加紧推进东北边防军的作战准备。总参围绕中央的意图,对入朝参战的司令员人选,作出过一番挑选,最终确定了6位将帅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。分别是:粟裕、101(名字不说了,你懂得)、彭德怀、刘伯承、徐向前、陈赓。

这几位都是经过战争检验的我军将帅精华,除了陈赓稍微有一点值得商榷(其实问题也不大,后来他被派去越南当总顾问已说明一切),其他各位的能力都不相伯仲,足以胜任。

到9月初半岛形势胶着时,中央已经无法再等粟裕,第一人选改为101。但出于各种原因,101最终也推辞出任入朝作战的司令员。坊间有许多传闻,一是身体不太好,虽然没严重到粟裕的份上,但1937年那次被击伤,导致他一直怕光怕风;二是对敌我力量对比没有信心,特别是美军在半岛有1000架飞机,而我军是0,仗确实不好打;三是怕打不好,毁了一世英名。

这些传闻都未经史实确证,不一定准,但也许都有可能。不管怎么说,中央最后放弃了粟、林二位当司令员,改由彭德怀挑这副重担。

三、彭德怀沉默片刻:我拥护主席的决策

彭德怀当时刚刚率领大军解放大西北,就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,正在把精力转向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上。

志愿军司令首选粟裕,本已选好三野猛将辅佐,为何后来改为彭总

 

10月4日,彭德怀接到中央来电,要他立即赶赴北京。彭德怀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,此前中央军委并未对他说过任何关于出国援朝的事,他也根本不知道此行正是要他挂帅。因此在上飞机前,他还让秘书准备好西北各省经济恢复计划的材料,准备到北京开会期间还要继续看。

谁知当天下午到了北京,他立即被请到中央会议现场,并且现场得知,中央正在讨论出国作战问题。会上意见罕见地不一致,许多同志都担心与美军作战,会严重影响我国和平局面,甚至会有引火烧身的可能。

彭德怀此前只是有所风闻,并不了解情况,因此会上没有表态,只是听。

会议结束后,毛泽东找到彭德怀,询问他对援朝作战有何看法。面对这托国之问,彭德怀深感责任重大,几十年浴血奋战、并肩同行培养出来的默契,他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分量。沉默片刻后,他表态,我坚决拥护主席的决策。

10月5日,中央再度召开会议统一思想,彭德怀率先表态支持。在他凌厉果断的表态之后,会议的调子基本上统一了起来。中央遂决定,由彭德怀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。

此前,在101做出国作战准备时,已经建议中央对东北边防军的主要指挥员作了调整,萧劲光、萧华取消原有任职,改由出身四野的邓华、洪学智担任副司令员。可以说,东北边防军——志愿军的部队由上至下,基本都是原四野的老人。四野虎将多、猛汉多,自成体系,而且大多是红一方面军出身的老资格。换了谁来指挥这一班虎将,都会感到头皮发紧。

然而这些问题在彭德怀面前,都不成其为问题了。

彭总的身份和资历,其实比几位野战军首长都要高一些。他红军时代当过红一方面军总指挥,抗战时是八路军副总指挥、副总司令,解放战争时是解放军副总司令员,在军中仅次于朱德总司令。

无论是邓华、洪学智、韩先楚这些副司令、兵团司令,还是梁兴初、傅崇碧这些军主官们,在彭总面前都是十足的后生晚辈,有的当年红军时代还在彭德怀手下当过团级主官,从威望上说,彭总毫无疑问能镇得住这些虎狼之将。

最终几经选择,彭德怀挂帅率志愿军入朝作战,书写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段辉煌的胜利战史。